同是我国自研芯片,华为海思正在崛起,龙芯为何默默无闻?
龙芯有几个问题,第一是它的研发人员太少,不像英特尔,动辄几万人在搞研发,第二都是中科院体制内的人,工作热情比不上外面的。但是他的优点就是,他正是体制内的人,那么就可以承担国家保密的项目,比方说军用的,比方说核心领域的,它的芯片用在卫星,用到军用芯片上用在核心的机密芯片上都是非常不错的。性能差个两三年,但是可靠性是没的话说,如果他的投入像华为那么大的话,我相信龙芯绝对差不到哪去。
感谢您的阅读!
如果说的更精准些,龙芯是真正的自主研发;而海思可能还是需要依靠外国指令集的授权模式。这方面,龙芯确实相比海思更困难,甚至于我们只知道麒麟,不知道龙芯,自主这条路,龙芯背负了太多的压力。
但是,龙芯在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,相对于海思的商业化更强,龙芯的战略意义可能更浓一些。
龙芯的胡伟武说:我们盖房子的图纸是自己动手画的!这句话非常好的解释了,到底为什么说龙芯是自研芯片。源代码是自己写的,生态也是自己打造!
海思不同,它需要依靠ARM的指令集,进行设计,虽然这样做的好处是,能够迅速的将芯片推出,并且能够在高研究下,带来不俗的收获;可是,在ARM终止了指令集的授权后,华为必定受到影响,虽然华为已经获得了ARMv8的永久授权,并且可以有能力另辟蹊径搞架构设计和开发芯片。但是,这种摄制确实会影响华为海思芯片的发展!
所以,华为自己有两条路:
- 一条是打造类似于龙芯的自研之路,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指令集
- 另外一条可能是考虑采用RISC-V。
龙芯的因为没有使用ARM的指令集,其实也能够明显的看到它的优点,它使用的是MIPS指令集,并且微架构自主,能够不害怕别人的停止授权。虽然说MIPS指令集,导致龙芯兼容性很差,可是这本身就是一种“自主上必须走的路”。
龙芯目前其实已经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了,因为它和海思的大量商用不同,龙芯离大规模的使用,还有一段距离。好在,依靠这些年的研发,它的能力已经有了十足的进步,定位高端,摆脱我国高端芯片被制约的意义,就让它不得不引得我们尊敬。
比如龙芯3A3000,它的能力虽然和英特尔,AMD有差距,可是正在慢慢缩小。
龙芯在等,我们也在等,我看好龙芯,正是因为我们相信,自主才是我们芯片的必走之路。
就一种产品而言,能不能在市场上打开,一个是取决于技术,另一个取决于市场或者叫生态。
1.龙芯
龙芯***用的是非主流MIPS架构,而非ARM和X86架构。当时选择这个架构也就是因为这个架构市场不好,人家才愿意卖,而龙芯也能买到产权。但是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,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是基于X86架构的,不能在龙芯上运行。这基本上就断绝了PC市场。因为Linux系统PC在国内桌面市场率很低,因为大家不习惯使用。因此,龙芯的主要市场主要是军工、航天和***部门的嵌入式应用系统。特别是军工和航天系统,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市场环境,当然市场容量也比较小,而龙芯也没有发展起来自己的生态链,因此总体而言,规模非常小。
2.海思
华为海思就不一样了,虽然很多产品过去一直默默无闻,做备胎,但是有华为自己的个超级大用户的支持,市场问题就解决了,这才是一个产品的生存之本。从另一个角度讲,由于华为本身技术雄厚,过去没有投放市场,并不代表其海思产品技术或质量不好,主要是从贸易均衡和商业合作的角度考虑,所以才没有大规模的应用。当美国开始限制向华为供货时,一下子从备胎全部上岗,充分说明了其技术水平是可靠的。加上华为本身及其它国内企业的支持。自然能发展的很好。
3.对比分析
虽然说龙芯在市场方面不如海思,但其实他们也不完全可比。龙芯是一个CPU,海芯芯片的种类就非常多,是一个统称,不可一概而论。龙芯强在运算,比如浮点运算就比较强,可以应用在天河超级计算机上,这个海思CPU芯片就不能。手机芯片并不要求大量的浮点运算。所以两者侧重点不同,竞争关系也不是很大。此外,根据龙芯总师的说法,龙芯早就实现了营利和自给自足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,有国内这么个大市场的支持,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和厂家支持龙芯。
总之,两者的存在和发展都体现了我国芯片技术的进步,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。
代工-追赶-并肩-超越。海思的崛起,是华为走出去的结果,是华为进入国际体系和全球化的结果。如果不是走出去,闭门造车,那么很可能是另一块龙芯,海思现在主力芯片依然依托于ARM架构,并开始尝试其他架构。比如一些微架构等,但实际上如今华为主力芯片依然依托于ARM那个买断的架构。
我们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,爱因斯坦考虑相对论,他是否需要去证明万有引力。牛顿证明万有引力,他是否需要求证日心说?实际上,所有的科技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而不是想要自己再去验证那些古老的理论。芯片是创造,而不是简单的***,他可以不是一个目标,而是多个目标。比如AI芯片,比如NPU和TPU,CPU和GPU。芯片的制造不在于追赶上谁,而是有新的突破,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添砖加瓦,比如在GPU上面成就FPGA,技术是生长,而不是朝着太阳奔跑。是树木,不是夸父。
龙芯的问题就在于自成一套,你搞了芯片,下游没有应用,然后你去搞应用,上游没有配件,你就定制配件,等你弄好了一些东西,貌似可以用了。摩尔定律早把你甩开了。摩尔定律说芯片18个月迭代一次。你怎么追?
所以,和很多人认识到的相反。华为之所以有海思,不是自主思想主导,而是在国际环境中拼杀的必然结果。他们需要什么,那么就尝试去弥补市场环节。海思本来并不是用来搞手机的,海思芯片本身是面向物联网的。这类芯片类似于,洗衣机,电冰箱,空调之类的。还有重要的目标,是华为基站芯片的供给。华为若说核心技术,基带芯片和基站芯片(空口技术)就是核心技术。因为华为不可能利用高通的空口去竞争,这样永远是代工,所以海思在基带芯片的同时培养了团队,走出了设计思路,从而在进入手机芯片领域的时候,才更加简便。
世界上大多数技术企业是不断生长的,没有具体目标,能够突破新的领域,就要去尝试,哪怕失败。诸如谷歌,最近量子计算机上面出现了巨大突破。所以,你不能以谁为目标,你的对手就是你自己,技术并不是去赶超,天生,就是一种创造,只有走出不同的路径,并获得市场认可,包括国内和国外,才可以最终实现走出去。
永远不是因为自主而强大,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这是牛顿说的,也是科技创新应该有的基本态度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yqysgd.com/post/10764.html